出自《晋书》的成语
二十四史成语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
/
晋书
/
宋书
/
南齐书
/
梁书
/
陈书
/
魏书
/
北齐书
/
周书
/
隋书
/
南史
/
北史
/
旧唐书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新五代史
/
宋史
/
辽史
/
金史
/
元史
/
明史
出自《晋书》的成语
第4页
时望所归
《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置之高阁
《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习以成性
《
晋书
·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饥附饱扬
唐·房玄龄《
晋书
·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如椽之笔
唐·房玄龄《
晋书
·王徇传》:“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尽锐出战
《
晋书
·苻生载记》:“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
志趣不凡
《
晋书
·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
应天顺时
《
晋书
·元帝纪》:“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言不及私
唐·房玄龄《
晋书
·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青毡旧物
《
晋书
·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青眼白眼
唐·房玄龄《
晋书
·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庙堂之量
唐·房玄龄《
晋书
·谢安传》:“谢有庙堂之量。”
孤儿寡母
《
晋书
·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备尝艰难
《
晋书
·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重规叠矩
《
晋书
·周访传赞》:“曰子曰孙,重规叠矩。”
涉世未深
《
晋书
·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烧香礼拜
《
晋书
·佛图澄传》:“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尊贤爱物
《
晋书
·皇甫谧传》:“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禽兽不如
《
晋书
·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誉过其实
《
晋书
·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蒲扇价增
《
晋书
·谢安传》:“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精兵猛将
《
晋书
·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砥砺名节
《
晋书
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扼腕叹息
晋 王隐《
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狼子兽心
《
晋书
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背恩忘义
《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不轨之徒
《
晋书
·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草行露宿
《
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铲迹销声
《
晋书
·儒林传论》:“若仲宁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行齐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蟾宫折桂
《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风尘之变
《
晋书
·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感遇忘身
《
晋书
·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豪门巨室
《
晋书
·阎缵传》:“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戚豪门子弟。”《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环堵萧然
《
晋书
陶潜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计无所出
《
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昆山片玉
《
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临池学书
《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老马恋栈
《
晋书
·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人自为战
...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
晋书
袁乔传》)
仁义君子
《
晋书
·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人中之龙
《
晋书
·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人心归向
《
晋书
·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三马同槽
《
晋书
·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一无长物
《
晋书
·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应对如流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祸乱滔天
《
晋书
·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赫斯之威
《
晋书
·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甘之如荠
《
晋书
刘沈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移天换日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根深本固
...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晋书
伏滔传》
首页
上一页
第4页
下一页
字数不限
四字成语
想查第几个汉字是某字的成语,在第几个格子中输入那个字即可
蛇年成语
成语谜语
成语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生肖成语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四季成语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数字成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万
亿
数
动物成语
狼
熊
猫
鹿
鱼
猴子
鹅
大象
鸭
鸡
豹
驴
蚂蚁
蛇
乌龟
猿猴
凤凰
鸟
仙鹤
鹰
蜜蜂
狮子
狐狸
狸猫
貂
豺
狈
犀牛
燕子
麻雀
乌鸦
鸥
大雁
雕
鸠
喜鹊
鹑
蝉
蝴蝶
蛾
蚕
蚊子
虱子
虾
鳖
螃蟹
贝壳
蚌
鲸鱼
蜗牛
蝎子
植物成语
花
草
树
木
瓜
果
松树
柏树
杨树
柳树
桑树
榆树
槐树
梧桐
桃
李
杏
梨
枣
麦
茶
梅花
兰花
荷花
竹子
桂花
莲花
颜色成语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黑色
白色
灰色
粉色
方位成语
东方
南方
西方
北方
上边
下边
左边
右边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顶部
底部
中间
内部
旁边
味道成语
酸味
甜味
苦味
辣味
咸味
淡味
香味
臭味
武器成语
刀
枪
剑
戟
斧
钺
叉
鞭
锏
锤
戈
棍
槊
棒
矛
弓
箭
弩
匕
盾
身体成语
心
肝
脾
肺
肾
眉
眼
耳
鼻
口
胃
肠
胆
肚
腑
头
脸
面
颊
嘴
唇
牙
齿
喉
舌
肩
颈
胸
背
手
臂
腰
腹
膝
肘
腿
脚
掌
腕
腋
趾
肋
皮
肤
目
足
骨
肉
自然成语
金
木
水
火
土
石
天
地
日
月
星
光
江
河
湖
海
田
泉
风
霜
雨
雪
雷
电
山
岭
崖
谷
丘
岩
云
雾
浪
潮
泥
沙
四大名著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诸子百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淮南子
管子
列子
孙子
文子
吴子
尸子
鬼谷子
鹖冠子
关尹子
文中子
邓析子
明清小说
金瓶梅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东周列国志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禅真逸史
杨家将演义
封神演义
镜花缘
聊斋志异
三侠五义
小五义
济公全传
说岳全传
绿野仙踪
隋唐演义
孽海花
老残游记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
诗词大家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陈子昂
王勃
王维
刘禹锡
曹操
李世民
李煜
李商隐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徐渭
杨慎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主谓式
复句式
紧缩式
偏正式
动宾式
连动式
复杂式
补充式
成语字数
三字
四字
五字
六字
七字
八字
九字
十字
十一字
十二字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