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贽的成语
关于李贽的成语
不拔一毛
...之学术贵俭,虽天下以我为不拔一毛不恤也。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不足为虑
...倭奴水寇,不足为虑,盖此辈舍舟无能为也。明·
李贽
《焚书·答陆思山》
阐扬光大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独来独往
明
李贽
《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麻痹不仁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别出心裁
明
李贽
《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草草了事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从宽发落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己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从容应对
明·
李贽
《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风中之烛
明
李贽
《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毫发不爽
明
李贽
《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互相推诿
明·
李贽
《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
开国元老
...年始就冠服,为元朝开国元老,非偶然也。(明
李贽
《焚书 与周友山书》)
窃位素餐
...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明
李贽
《初潭集 师友二》)
若存若亡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如临深渊
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
李贽
《初潭集 君臣一》)
天下为家
明·
李贽
《焚书·何心隐论》:“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
先驱蝼蚁
...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明
李贽
《初潭集 君臣二》)
眼空四海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以汤沃雪
...犹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明
李贽
《初潭集 夫妇二》)
一座皆惊
...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明
李贽
《初潭集 君臣六》)
云中白鹤
...,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明
李贽
《初潭集 兄弟上》)
万口一辞
万口一辞,不可破也。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从轻发落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焦心劳思
明·
李贽
《焚书·复邓鼎石》:“焦心劳思,虽知情不容己,然亦无可如何。”
九死不悔
...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明
李贽
《焚书 杂述 昆仑奴》)
名德重望
明·
李贽
《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欺天罔人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识才尊贤
明·
李贽
《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所作所为
明
李贽
《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一字一泪
明·
李贽
《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与人为善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
恸哭流涕
明·
李贽
《焚书·李中丞奏议序》:“读之自然恸哭流涕,又不待以痛哭流涕自言也。”
眉下添眉
明·
李贽
《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
安闲自在
明
李贽
《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安坐待毙
明
李贽
《焚书 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暴腮龙门
...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明
李贽
《初潭集 师友六》)
藏器待时
...黄安,知兄已到家,藏器待时,最喜最喜。(明
李贽
《续焚书 与焦弱侯》)
触目兴叹
明·
李贽
《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独步天下
...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明
李贽
《初潭集 师友七》)
光前裕后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无事生事
明·
李贽
《读<金滕>》:“无风扬波,无事生事。”
不步人脚
明
李贽
《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超类绝伦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故使克明即不中举……亦当为天地间有数奇品,超类绝伦,而可以公眼前蹊径限之欤?”
出圣入神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下》:“中问六语最吃紧,正是出圣入神真口诀,凡具善信根基者佩服之。”
打恭作揖
明·
李贽
《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高官重禄
...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明·
李贽
《又与焦弱侯书》
功成弗居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衡石程书
...,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明·
李贽
《答周柳塘》
惊魂丧魄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季氏》:“使季孙闻之,不惊魂丧魄也哉!”
第1页
下一页
字数不限
四字成语
想查第几个汉字是某字的成语,在第几个格子中输入那个字即可
蛇年成语
成语谜语
成语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生肖成语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四季成语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数字成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万
亿
数
动物成语
狼
熊
猫
鹿
鱼
猴子
鹅
大象
鸭
鸡
豹
驴
蚂蚁
蛇
乌龟
猿猴
凤凰
鸟
仙鹤
鹰
蜜蜂
狮子
狐狸
狸猫
貂
豺
狈
犀牛
燕子
麻雀
乌鸦
鸥
大雁
雕
鸠
喜鹊
鹑
蝉
蝴蝶
蛾
蚕
蚊子
虱子
虾
鳖
螃蟹
贝壳
蚌
鲸鱼
蜗牛
蝎子
植物成语
花
草
树
木
瓜
果
松树
柏树
杨树
柳树
桑树
榆树
槐树
梧桐
桃
李
杏
梨
枣
麦
茶
梅花
兰花
荷花
竹子
桂花
莲花
颜色成语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黑色
白色
灰色
粉色
方位成语
东方
南方
西方
北方
上边
下边
左边
右边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顶部
底部
中间
内部
旁边
味道成语
酸味
甜味
苦味
辣味
咸味
淡味
香味
臭味
武器成语
刀
枪
剑
戟
斧
钺
叉
鞭
锏
锤
戈
棍
槊
棒
矛
弓
箭
弩
匕
盾
身体成语
心
肝
脾
肺
肾
眉
眼
耳
鼻
口
胃
肠
胆
肚
腑
头
脸
面
颊
嘴
唇
牙
齿
喉
舌
肩
颈
胸
背
手
臂
腰
腹
膝
肘
腿
脚
掌
腕
腋
趾
肋
皮
肤
目
足
骨
肉
自然成语
金
木
水
火
土
石
天
地
日
月
星
光
江
河
湖
海
田
泉
风
霜
雨
雪
雷
电
山
岭
崖
谷
丘
岩
云
雾
浪
潮
泥
沙
四大名著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诸子百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淮南子
管子
列子
孙子
文子
吴子
尸子
鬼谷子
鹖冠子
关尹子
文中子
邓析子
明清小说
金瓶梅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东周列国志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禅真逸史
杨家将演义
封神演义
镜花缘
聊斋志异
三侠五义
小五义
济公全传
说岳全传
绿野仙踪
隋唐演义
孽海花
老残游记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
诗词大家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陈子昂
王勃
王维
刘禹锡
曹操
李世民
李煜
李商隐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徐渭
杨慎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主谓式
复句式
紧缩式
偏正式
动宾式
连动式
复杂式
补充式
成语字数
三字
四字
五字
六字
七字
八字
九字
十字
十一字
十二字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